进货单 0
扫码关注
  • App下载

  • 公众号

  • 小程序

不爱做饭的人,也许是餐具不够好看
广州市合谐贸易有限公司 来源:新周刊 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2-09-08 18:55:45        收藏文章  收藏文章
前几天分享月饼图,都是一样的双黄白莲蓉,我用益子带回来的蓝色陶瓷盘装点,朋友用爸妈家的铝制盘子,朋友说瞬间拉出了五星级酒店出品和超市出品的差距。毕竟,人靠衣装,食物要靠餐具装。

我坦白承认,爱下厨的一个原因,就是为了用好看的器物。即便看美食剧,也总爱看食物与餐具的搭配。


《小森林》里,桥本爱并不算特别美的长相,但脖子围着白毛巾,脸颊上留着汗水,仰头吃西红柿的画面,特别***。怎么说,不是前凸后翘的做作,是真实的美,和生活交织在一起的真实,***得撩动人心。

于是,连那颗普通的西红柿,都看着不同寻常了。日常也能吃出幸福上天的感觉,可不就是我们最需要的技能。

即便她不出镜,只是食物端上桌,明明是朴素的土豆沙拉,没有颜值的咖喱饭,我心里还是会喊出日本美食剧的经典台词:看着好好吃啊!

从原材料自给自足,美味当然加分,但更多的是食物定格的那一刻,比自家的美出艺术感。也没多大秘密,无非用了相得益彰的餐具。


吃番茄酱意面,蓝边白瓷的盘子不复杂,却恰好衬托出红色的***;吃日式面片汤,热气腾腾,用木质深碗,端起来不烫手,木头的暖和热汤的暖,双倍抵抗着屋外的大雪皑皑;圣诞下午茶,朋友来一起吃蛋糕,用英式骨瓷杯碟喝茶,切开的白色奶油蛋糕,放在粉引椭圆盘里,乡下小屋也吃出了高级感。

真好奇独居的她究竟存了多少餐具。也许是搭配得太自然,才忽略了餐具的美。可自然就是搭配的最高境界。


于是,《孤独的美食家》里,餐具的存在,也自然地融化在五郎动人的吃相里。他大口吃嫩鸡,眼神都丢了魂的时候,桌面上是一整套适宜的碗碟。

汤和米饭用不同尺寸的蓝色染付碗,水杯用素色手捏陶器,下面放布艺杯垫,主菜用白色圆盘,小菜用水蓝色浅盘,烤鱼用长方形盘,而玉子烧的碟子是艺术的扇形。哦,是的,还有筷子,金色与黑色放进来,也没有违和感。

吃甜点的时候呢,水果多,就用蓝白色四方深碗堆出高度,显出颜色的丰富;清爽的抹茶年糕汤,当然还是透明的玻璃最好衬托。吃中餐是一桌白色餐具,造型上取了巧,满满当当摆出来,就是一桌盛宴。


明明都是一个人吃饭,所有东西堆在一个盘子里的我们,真的是在孤独的吃饭;五郎也真的是孤独的美食家,一桌的错落有致,哪里还记得自己是一个人。即便吃得碗碟见底,也像个孤独的君王。

其实,日本的美食剧,永远不只是关于食物。《深夜食堂》过于受宠,才会有国内的翻拍,结果被吐槽东施效颦,没有灵魂。这魂里不只是日本人对居酒屋的归属感,也有无处不在的食物美学。

外表高冷内心温暖的老板,不只用食物治愈人心,也是器物搭配的高手。否则,奶油炖菜装入棕色烤盘里烤得滋滋啦啦,色香味俱佳也就罢了,怎么一碗白色的乌冬面,也在宽口青瓷碗里看着有点诱人。


要说食物简单却看着诱人,小林聪美主演的一系列美食剧才真叫平凡里的奇迹。《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》里,她开一间社区小店,内饰和餐具都是白色与原木色。

三明治能有多复杂,无非是面包与配料的组合,日本的汤能有多好喝,也不过是多了些蔬菜的点缀。可是阳光照进转角的玻璃窗,简单的干净,出落成家常的高级。连隔离那个古怪刁蛮的咖啡店老阿姨,都坐拥着满柜子不重样的好看碗碟,品味是真的好。


同样一套剧情,甚至同一班演员,把场景切换到芬兰,就有了《海鸥食堂》。听说,北欧人的社交距离和日本有着异曲同工之妙,彼此保持礼貌的节制,相互不打扰。所以他们同样喜欢简约的设计。

但比起日系和风,这里的餐具多了玻璃器皿,白色餐具也多了线条花纹。毕竟,这里可是iittala和marimekko的故乡。


有更相似的细节:每次小林回到自己的和式住所,一人食往往是日式料理。一壶酒,几样下酒菜,一样一碟,好像一点一点吃,可以吃到天长地久。我甚至怀疑这小物件应是从日本带去的吧。可是竟然觉得就应该带着,就得有这样的仪式感。

有了仪式感,就算与世隔绝,也能keep住人类最细腻的温情。《南极料理人》是我反复看的喜剧美食片子。

没有女主角,只有会做饭的雅人叔,和一群爱吃饭的粗糙硬汉。开场就是让人瞠目结舌的丰盛,日式料理该有的元素,一个也不少。


一汁三菜的经典,在南极升级成double分量,且一人一套。碗碟多不怕,怕的是日子将就着过,让人无端觉得被世界抛弃。

庆祝日子过了半年,来一顿法餐最合适,用餐的人换上正装,红酒杯,面包碟,照着course一道道上菜;吃拉面要用店铺一样的大碗,勺子也端端正正摆好,就算外面有极光,也要先端着碗喝光了汤。



每次日本出美食剧,总能带起众人围观日本人吃饭的迷之现象,连带着日料店现在都成了大众食堂。我身边很多人说爱吃日料,问起原因,会说好吃健康。可论好吃,谁能是中餐的对手。

我倒是觉得,日料有种克制不语的美,是器物的克制,衬托了食物的美。只是,食物往往容易迷糊众人,以为它就是一切。


有次一个人去乡下住了老旧的和式旅馆。第二天的早餐,妥妥治愈了前一晚房间潮气导致的失眠。真要说好吃,除了那颗温泉蛋很满意,其余平平。可我的早餐记忆里,总有这一餐的存在。

记的不是食物的味道,而是生活的美感。尤其是知道这叫滨松的小镇多么荒凉,我对这种渗透到日常的仪式感,产生了迷恋。


▲  不同的食物搭配着色彩形态各不相同的器物

在神户不远的地方,有六大古窑之一的丹波烧,工作关系拜访过几次。那是***次知道,一件陶器从泥土,经过成型,干燥,烧制等流程,大概两三个月,才最终成为作品。当地的窑多以家族经营,每家有自己的风格和传承,不少是四代目以上,也就是做了近百年。

触摸着陶艺的粗糙纹理,仿佛摸的不是器物,而是时间的刻度。


不过,买什么样的器物,或者怎么搭配,坦白说,没有那么多约束。像是每个姑娘都会有自己的穿衣风格,餐桌上的美学,也无非是个人审美的映射。奇怪的是,我们往往愿意为衣服投资金钱与时间,却觉得吃饭的工具不重要。也许是我们都更在意别人看得到的地方吧。

只是,那些别人看不到的自我滋润,才是最能给自己补充能量的时刻。这些人懂得,哪怕叫个外卖,也要好好摆放。仪式感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事情,静静地流淌过时间的长河,让人慢慢找到与生活和解的方式。

给自己买些喜欢的餐具吧,不只会爱上做饭,也会更爱生活。